html模版衣食住行感受“幸福惠州”
民生獲得感

黨的十八大以來,“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”逐漸上升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之一。如何在城市建設發展中,註重民生、保障民生、改善民生,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“獲得感”,成為地方執政者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註解。

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,關系到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在惠州,民生“獲得感”絕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它體現在人們呼吸的空氣、居住的房屋、可享受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、城鄉的均衡發展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。

日前,第七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在湖南省嶽陽市舉行。經過專傢的評選,惠州榮獲2016年度“中國十佳綠色城市”稱號。近年來,惠州堅持每年投入20億元種樹、20億元治水,深入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、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生態創建,推動瞭惠州在發展現代工業的過程中,始終保持天藍水清、環境優美、空氣清新,實現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“雙贏”的局面。

不僅如此,這座讓大文豪蘇東坡“日啖荔枝三百顆”的城市還多次入選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連續三年蟬聯“全國文明城市”,多次榮獲“中國十佳宜居城市”和全國空氣質量十佳城市,建設幸福廣東考核主觀、客觀綜合評價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,身處其中的民眾可謂“獲得感”滿滿。

在珠三角城市中,惠州經濟總量、人均收入都不算最高,也沒有太多高樓大廈,滿滿的“獲得感”從何而來?近日,南方日報記者深入探訪發現,經濟發展中保持良好的生態、城市開放中為新市民提供歸屬感和空間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都成為惠州人“獲得感”的最佳註腳。

南方日報記者 盧慧 羅銳 見習記者 廖鈺嫻

“惠州藍”

93%市民不用空氣凈化器

今年秋天,當國內一些城市被曠日持久的霧霾籠罩時,惠州人仍然在朋友圈“秀”著他們的藍天。“惠州藍”已成為這座城市空氣質量lexus音響改裝優良的有力證明。根據國傢環保部本月14日發佈的“10月全國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”,惠州10月的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四。而更早前發佈的數據顯示,2016年前三季度惠州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三,珠三角第一。

這對於惠州市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,多年來,他們已經習慣瞭惠州的 “好空氣”,隻在偶爾瞥見其他城市霧霾嚴重的新聞時,才想起自己身處在一座“洗肺之城”,在這裡,空氣凈化器和防霾口罩一年四季都不是暢銷商品——2015年一項在惠州發起的民調顯示,93%的受訪者無論傢中或辦公場所均未使用空氣凈化器;86%的受訪者在惠州從未戴過口罩防PM2.5。

這樣的好空氣從何而來?

從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來說,“惠州藍”有著許多城市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。但是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,為瞭保住“惠州藍”,惠州環保部門也想盡瞭辦法: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分類管理,狠抓工地揚塵防治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、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監管、工業廢氣治理,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監測監控體系……而這些舉措,都是成就今天“惠州藍”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在空氣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,惠州也始終緊抓對水環境的治理。近年來,惠州在水環境治理上的投入可謂“大手筆”——投入100億元整治市區14條河湧,投入100億元推動淡水河、潼湖流域“兩河”污染整治,投入100億元整治縣、鎮、村河湧污染。對於農村地區的水環境綜合整治,惠州也絲毫沒有放松。目前,惠州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15座,並且力爭到2017年實現“一村一設施”。

年初,惠州出臺《惠州市2016年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工作方案》,確定瞭創建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35項指標,著力鞏固已達標指標,不斷提升未穩定達標指標,重點突破未達標指標,確保2017年6月底前所有指標穩定達標。作為惠州一向引以為傲的金字品牌,“惠州藍”等一系列生態品牌正在進一步確立。

“和諧城”

給外來工歸屬感和發展空間

都說惠州好山好水,但對於長久生活在這兒的人們來說,惠州最美的風景是人。

近年來,惠州著力打造“好人之城”,營造良好的道德風尚,形成瞭一整套好人推薦、評選、巡演、宣傳、表彰和幫扶的長效機制,形成瞭廣大市民學習好人、關愛好人、爭當好人、爭做好事的生動局面。

很多惠州人都記得一個叫小東晨的孩子,三年前,患有白血病的小東晨因為傢庭無力支付高額手術費用,在本地論壇給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寫瞭求助信,沒想到陳奕威第二天就回復瞭,並且號召惠州各界捐款。惠州頓時掀起瞭捐款熱潮,在短短一個月內,就為小東晨募集瞭60多萬元,讓小東晨順利接受瞭手術,如今他早已康復出院,回到瞭校園繼續學業。小東晨的父親魏國旺回憶起當時眾多惠州人的善舉,至今依然十分動容,他說,“惠州的好人真的很多”。

“惠州好人”趙喜昌是在2004年來到惠州的。傷退以前,他是沈陽軍區“雷鋒團”的一名軍人,操勞半生,終得以跟隨兒女到惠州安享晚年。但這樣平靜祥和的日子僅僅過瞭幾年,他的“雷鋒”基因又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被喚醒瞭,2008年,熟悉水性的他,拉上經常一起遊泳的四川人李林,帶頭成立瞭志願者救撈隊,趙喜昌拖著傷痛的腰、腿,從那時開始瞭無償救撈和防溺水宣傳公益工作,經常一連工作十幾小時,至今已經堅持瞭整整8年。他自掏腰包,發明救撈溺水者的新式兜網,從救撈隊成立至今,共救活瞭41人,打撈瞭343具遺體,志願者救撈隊也從最初的2人壯大到如今的8人,其中還包括一名被他救過的跳水輕生者,後來也加入瞭救撈隊,幫助別人。“以前有人不敢跟我握手,現在大傢爭著跟我握手。我這手是救人的手,也是撈屍並給逝者洗臉、穿衣的手。我想,我傳遞的是正能量,無怨無悔”,趙喜昌如是說。

“一個城市是否和諧,一個部分要看外來工對城市的感受。惠州給瞭我們歸屬感和發展空間。”另一位“惠州好人”、仲愷高新區外來工志願服務總隊隊長李金海的故事也讓人動容。2008年,他和5名外來工成立志願服務隊,關愛空巢老人,關愛異地務工人員子女,參加廣東省運會、殘運會志願服務以及汶川地震募捐等。截至2015年12月,外來工志願服務隊實名註冊隊員已經達到3.7萬多名,占全市34萬名志願者的10%以上。

惠州好人好事不斷湧現,人們的善舉詮釋瞭惠州這座“好人之城”的城市品格。

“均等化”

新增財力大比重投入民生

大山深處的革命老區惠東縣高潭中洞村,滿眼蒼翠,鳥語花香。

“看,很快就可以收獲冬蜜瞭,一斤蜜糖可以賣到50元。”村民戴元標指著排列整齊的蜂箱跟記者說道。通過幫扶,擴大養蜂規模,讓戴元標一傢脫去瞭省級貧困戶的帽子,如今每年純收入約6萬元。

小蜜蜂釀就“甜蜜”生活,讓中洞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。沒有老區人民的小康,就沒有惠州全市的全面小康。當前惠州發力精準扶貧,確保2017年全市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。

在山區的戴元標期待致富,而在城裡的低保戶楊煥想則期待著住房。保障房的建設圓瞭楊煥想一傢的城市居住夢想。4年前,他一傢住進瞭惠州市區金石花園保障房,還得以享受到房租減免98%的政策優惠,月租低至0.22元/平方米,水電費還有減免。

因高血壓導致癱瘓在床的屈衡清,一直期盼著更好的醫療服務。前些年,惠州在全市推廣“全科醫生團隊上門服務”,打個電話,醫生上門來服務。“每次醫生登門,猶如幸福來敲門。”屈衡清說。

河南人韓春蓮的女兒在仲愷高新區讀書,領到瞭“電子教育券”,即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入讀民辦學校,將享受教育補貼。她女兒在2015年得到的生均公用經費補貼達到1150元,這加上每生每年補助150元的“電子教育券”,共1300元,這幾乎省掉瞭當年度學費的三分之一。

楊煥想、韓春蓮等都是惠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的受益者,惠州於2012年開展該項改革試點,不僅是全省首個,在全國也屬先行先試者。

通過統一城鄉服務標準、均衡區域資源配置、打破群體身份界限等方式,惠州不斷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、縣區、不同群體間的差距。特別是通過財政體制創新,建立“橫向轉移支付”以強補弱。

一組數據說明成效:2014年惠州實施的115個項目中,均達到或高於省定標準,實現城鄉之間標準一致的有99個,戶籍人口和非戶籍常住人口之間標準一致的有65個。

惠州踐行“由民做主”的施政理念,在努力做大“蛋糕”,也一直在致力分好“蛋糕”,從2013年起wish音響改裝,市級、縣級新增財力投入民生的比重分別提高至75%和60%以上。

剛過去的“十二五”,惠州5年累計民生支出1088億元,年均增長27.7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.2%,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.6 1縮小為1.9 1。

“幸福”接踵而至,斷頭路的打通,高速公路、高鐵、城軌的開通等,將讓出行更加便捷;電子教育雲、醫療雲、交通雲等讓工作生活變得更加便捷……這也難怪,惠州一直被評為全國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,廣東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,惠州連續4年位居第一。

側記

小東晨的惠州“新生”

在惠州惠環中心小學讀五年級的小東晨,目前擔任班裡的小組長,平時的成汽車音響喇叭品牌績是班上前10名,最好的時候還能考前5名……

如果沒有3年前為瞭治療白血病的公開求助,小東晨現在跟任何一個同齡的小孩無異,除瞭當別人目光觸及他胸口的手術疤痕時,他下意識的遮掩和稍微躲閃的眼神。

時常讓小東晨想起這段病中往事的不隻是傷疤,還有來來往往的親戚朋友和街坊鄰裡,他的父親魏國旺偶爾會指著其中一位,告訴小東晨,“兒子啊,這是我們的恩人,你生病的時候他幫過我們。”

魏國旺至今記得三年前面對病魔時一傢人的無助:2012年,兒子小東晨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M7,這是最嚴重的一種白血病。前期的確診和治療已經花去瞭30多萬元,傢裡的存款已經消耗殆盡,還向親友借瞭20多萬元。2013年初,這一傢人終於等來瞭好消息——廣州南方醫院能為小東晨做骨髓移植手術。

然而,手術及治療費用大致需要40萬元,這對於小東晨一傢幾乎是天文數字。無奈之下,2013年3月8日,他們在惠州本地網站論壇給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寫信求助,“我要活下去,我要讀書”。

誰也沒有想到,這封信第二天就得到瞭陳奕威的回復,“希望小東晨一定要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,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座充滿愛心的文明城市。請民政局、衛生局、仲愷高新區立即研究制訂援助方案,並通過新聞媒體發動愛心捐助活動,盡最大努力幫助小東晨渡過難關,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把病治好。”

在書記號召的帶動下,惠州全城掀起瞭為小東晨愛心捐款的熱潮,短短一周內,各界共捐款近60萬元。

“惠州的好人真的很多”,作為一個在惠州打工的外地人,魏國旺從來沒有想過能在這座城市得到如此多的幫助,這使他在時隔三年後的今天想起來依然動容。

有瞭治療費用,小東晨順利接受瞭手術,如今,他早已度過瞭半年的觀察期,並且剛剛度過瞭三年的恢復期,這期間沒有復發,意味著他恢復得很好。

小東晨一傢現在仍然租住在仲愷區惠環街道的那間出租屋裡,隨著小東晨身體狀況的逐日好轉,他的父母親也開始恢復工作狀態,為瞭方便照顧小東晨的生活,魏國旺找瞭一份散工。依靠著夫婦倆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,他們現在已經還瞭一半的債務,欠款還剩10萬元左右。


“我相信,好人之城沒有過不去的難關!衷心祝願小東晨早日戰勝病魔,早日回到同學們中間”,正如三年前陳奕威在批示中所說,小東晨在術後一年也即2014年9月重返校園,如今,他已經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正常地參加體育活動,在班上擔任小組長,看起來仍然是他父親口中那個“老實巴交”的孩子。“他平時能考前10,有時還能考前5”,說起兒子小東晨,魏國旺的口吻難掩驕傲。如今,他盼著術後的第五年盡快到來,按照醫生當時的說法,如果五年內沒有復發,就表明小東晨跟正常健康的人沒兩樣瞭。“到那時我就可以真正放心下來,專心掙錢養傢瞭。”魏國旺說。

推薦汽車音響改裝店

(原標題:衣食住行感受“幸福惠州”)



本文來源:南方日報

責任編輯:"王曉易_NE0011"

4CC821FAF423929F
arrow
arrow

    khkparr3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